
今天嘟宝就为大家梳理了在“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”中,那些与地图有关的展品。

运动歼敌 稳定战线
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,同朝鲜人民军一道,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,连续进行五次战役,把侵略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,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
第一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
此役共歼“联合国军”1.5万余人,将其驱赶到清川江以南地区,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。志愿军伤亡万余人。

朝鲜地形区分图
底图为志愿军在朝缴获的美制朝鲜地图。

朝鲜中型坦克活动地区分判图
结合上一张朝鲜地形分区图可以发现,整个朝鲜半岛多山,并不适合中型以上坦克行驶,图中详细的说明了不同颜色区域(绿、黄、蓝、红)中型坦克可行进时间范围。

第二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
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,歼敌3.6万余人,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,为争取朝鲜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
志愿军某部使用的《价川战斗布置要图》
价川战役给予“联合国军”以重创,毙敌伤俘300多人。

敌后破袭标示图
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14小时急行军140里,切断敌军退路。

第三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
第三次战役遂告结束,志愿军歼敌1.9万余人。

第四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
4月21日,将“联合国军”遏制于开城至杆城一线,结束了第四次战役,共歼敌7.8万余人。在第四次战役中,志愿军第42军某部副班长关崇贵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。开创了志愿军用轻武器击落敌机的先例。

志愿军某部参加横城反击战鹤谷里战斗要图

第五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
此次战役历时50天,交战双方投入总兵力达100万,歼敌8.2万余人,是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。战役结束后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,朝鲜战场的大规模运动战告一段落。 以打促谈 越战越强
战争进入“边打边谈”阶段后,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,多次粉碎敌人重点进攻,取得反“绞杀战”、反细菌战和上甘岭战役等胜利,越战越强,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。

1951年6月中旬正面战线敌我态势图

系列战斗部署图——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参战炮兵部署图

系列战斗部署图——志愿军某师金城战役参战部队战斗部署图
手工制图时期,地图都是由人工绘制,等高线图中的每一条等高线更是要一气呵成,绘图时不可中断。有没有军事爱好者给嘟宝解释下图中红色字体代表了什么呢?






功模报告表
这份报告讲述了一位年仅20岁的飞行员第一次参加战役就击落敌机2架,并在本次战役中已经击落敌机3架,记一等功一次并授予二级英雄称号。

夏季反击战第三次进攻(金城战役)经过要图
1953年7月13日至27日,金城战役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正面25公里的坚固阵地,歼敌5.3万余人,收复阵地178平方公里。实现停战 胜利归国
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后继续维护停战协定,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,分批全部撤出朝鲜。

志愿军后勤部署图

志愿军使用的地图

志愿军帮助修复平壤大同桥的工程图

如今的平壤大同桥




如今的平壤
“雄赳赳、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!”1950年,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。2020年,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,告诉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,我们从未忘记!

展览中的英雄墙和纪念雕像

中朝友谊纪念塔
(责任编辑:小周)